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大明·徐后传_245 (第3/3页)
毛骧轻蔑的看了李善长一眼,“叛徒不会明白忠臣的视死如归。我认皇上为义父那天开始,这条命就是皇上的了,为君而生,为君而死,砍头和凌迟没有什么区别。来人,用刑。” “疯子!你是疯子!”激怒之下,李善长用头撞击着铁栅栏,额头青筋爆裂,犹如一条条蠕动的蚯蚓,“所有为朱元璋卖命的人,无论奸臣忠臣,都没有好下场!我等着你,毛骧!我在黄泉路上等着你!那时候我会看见一个后悔不已的你!” 毛骧冷冷道:“还等什么?快点用刑!” 两个锦衣卫将疯狂挣扎的李善长绑在刑架上,铁钳子夹住了舌头,手起刀落,李善长疼晕过去。 ☆、第251章 因果循环 京城,燕王府。 徐妙仪听到李善长谋反案满门抄斩的判决,先是一怔,燕窝粥喝到一半,就搁在案几上,即将报仇雪恨了,可是心中并没有预料的喜悦。 许久,徐妙仪问道:“还有呢?” 朱棣说道:“李家党羽皆被剪断,他们对我们已经造不成任何实质的威胁。” 徐妙仪摇摇头,“我问的不是这些。既然李善长已经认罪服诛,那我的外祖父谢再兴谋反案应该沉冤得雪了,有恩报恩,有仇报仇,谢家人九泉之下,不应该再背负着谋反的污名。” 朱棣扶着徐妙仪坐下,“李善长的认罪书里并没有提及谢再兴案。” 徐妙仪顿时心浮气躁,将丈夫扶在肩头上的手拍开了,“为君则讳!为长者讳!为尊者讳!所以谢家活该去死,活该一辈子背负肮脏的虚名吗?明明毛骧问出了实情,信和账册等证据也交给了皇上,可是皇上就是不承认!我的外祖父对皇上忠心耿耿,甚至葬送了整个谢家!皇上不是自诩时刻反省自己的明君吗?” “天干旱了,他下罪己诏;地动了,他下罪己诏;星象异常,他也下罪己诏!为何面对冤枉死去的谢家人,他就闭口不言了呢?” 徐妙仪刚刚受过表哥朱守谦的打击,朱棣本以为李善长倒台是个好消息,可是谢再兴之死是父皇的逆鳞,只要父皇不松口,谁也无法为谢家翻案。 这件事犹如一道横在妻子和父亲之间的鸿沟,矛盾永远都不可调和。朱棣在中间受了无数夹板气。今天不是第一次,也不是最后一次。 朱棣沉默,没有辩解。他可以精心布局八年,步步为营,把宿敌李善长逼到死地,保护妙仪。 可是父皇……那是一国之君,也是他的父亲,父亲的确做错了,可身为一个藩王,他真的无法改变这个结局。 朱棣说道:“你生气了,朝我来吧,不要气坏了身体。” 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,是为人夫君的基本原则。何况小打怡情,大打更怡情,离开沙场半年,这身铜皮铁骨也该练练了。 徐妙仪顺手拿起了鸡毛掸子,挥在手里虎虎生风,朱棣纹丝不动。 但是他始终盼不来考验,鸡毛掸子停在脊背半寸,徐妙仪轻轻一叹,弃了“兵器”,说道:“对不起,我不应该对你发火。你对付李善长,已经帮我报仇雪恨了,是我不知足,奢望太多,对你求全责备。” 徐妙仪靠在朱棣的胸膛上,指腹温柔的划着他薄唇的轮廓,都说男人唇薄,冷酷无情,可是她的丈夫有着比海还深的柔情,他默默为她打算,为她改变,她固然厌恶洪武帝,可是她也深爱他的儿子。 朱棣将妻子的手按在胸口,“还没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,我不会放弃的。路都是人走出来的,我们还有将来。” 锦衣卫诏狱。 昏死的李善长在疼痛中醒过来,他疼得脑袋都发木了,呆滞的双眼环视着四周的铁栅栏,回忆起了往昔:生于、科举、做官、忍受众人的嘲笑投靠匪类红巾军,认朱元璋为主公、辅佐主公三分天下、灭了陈友谅,张士诚,大明建国、北伐元朝,一统天下…… 然后封公拜相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荣耀之极。三年后辞官告老归乡,八年蛰伏、重返朝堂、卷入谋反案,被燕王夫妇算计,落得和谢再兴一模一样的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