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成小叔子的掌心娇 第200节 (第1/2页)
“见过齐王!” “见过齐王妃!” 与之前被漠视不同,这些文武大臣以及诰命夫人们的态度可是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。 萧子墨跟苏瑾玥倒是跟以前没什么两样,依旧是云淡风轻,不冷不热的。朝着众人微微颔首,就算是打过招呼了。 “都别在宫门口站着了,进去吧。”萧子墨见大伙儿堵在皇城门口,不得不开口示意。 众人这才齐齐应声,并让出一条道来。 这样的待遇,可是只有晋王才有的。 苏瑾玥和萧子墨对视了一眼,宠辱不惊的从百官面前走过,朝着筑心殿而去。 此时的筑心殿外,早已哭声一片。 宫女太监后宫嫔妃,一个个跪在大殿之上,声泪俱下。 “太后驾到!”伴随着一声高唱,年过花甲的刘太后在嬷嬷的搀扶下从轿辇上缓缓地走了下来。 如今这宫中,身份最尊贵的就是这一位了。 “参见太后娘娘!”众人再一次跪拜。 刘太后抬了抬手,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径直进了内殿。 景帝虽不是她亲生,但好歹母子一场。 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,心中难免有些许哀伤。 刘太后立于龙榻前,看着床上面色惨白,嘴唇青紫的景帝,微微红了眼眶。 “太后娘娘节哀!凤体要紧!”贴身嬷嬷见她身子歪了歪,忙上前将她扶住,小声地劝慰道。 刘太后驻足盯着景帝瞧了好一会儿,这才命人重新将帕子给他罩上。 沉吟良久,刘太后这才转身对身后跪着的孙子、文武百官说道:“陛下临终前,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?” 众位大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最终由文丞相上前禀奏。“圣上曾当着我等臣子的面交待了身后事,又言明谁解了西岭关之困,便是下一任的君主!” 刘太后暗暗点头。 临死了,还算是清醒,没做出什么糊涂事来! “你们几个,可有异议?”刘太后又将目光移到齐王晋王等人的身上。 齐王抱了抱拳。“孙儿没有异议。” “晋王,你可有异议?”刘太后见他紧闭着唇,一脸不甘心的模样,再一次发问。 晋王绷着一张脸,敷衍道:“没有。” “没有就好。”刘太后说道。“至于陛下的身后事已早有安排,那就按照他说的去办。晋王,你是长子,此事你多费心。” “是。”晋王应了一句。 刘太后又看了看那些跪在角落里的嫔妃。“陛下可有提起她们?” 文丞相看了那几个面生的妃子一眼,神色颇为尴尬的摇了摇头。 “你们可愿随哀家去雾灵山清修?”刘太后问道。 妃子们有些忐忑,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 姜婉仪却第一个站了出来,恭敬地朝着刘太后深深的一福。“臣妾愿意。” 有人起了头,剩下的也都三三两两的站出来,说愿意跟随太后,服侍太后。只有极少数人不想跟着去寺庙里吃苦,闷不吭声的。 其实,能走出皇宫,对很多人来说,是十分难得的事情。即便新帝继位,她们能荣升太妃,但守空落落的宫殿过日子,着实难熬。倒不如去那皇家寺庙里,起码无拘无束的,逍遥自在。 刘太后见她们做出了选择,便命人将她们的名字记下。打算等景帝出殡之后,就出发离开京都前往雾灵山。 “皇祖母!”苏瑾玥听太后这么一说,忽然有些不舍。 自重生以来,真正拿她当自己人看待的并不多,刘太后就是其中一位。尽管她老人家话不多,但每每与之交谈都受益匪浅。 刘太后轻轻地拍了拍苏瑾玥的手,说道:“哀家这把年纪了,该享的福也享了。这京都,以后是你们的天下,就不留在这儿碍眼了。” “祖母说的哪里话。民间有句俗话,叫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。您历经三朝,见过多少大风大浪,咱们做孙辈的,还指望多聆听您的教诲呢。” “有些道理,只有亲身去体会才能明白。”刘太后并非贪念权势之人。否则,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提出离开了。 苏瑾玥还想说些什么,就被刘太后打断了。“哀家心意已决,你无需多言。” 接下来的七天,苏瑾玥领着众命妇们哭灵守灵,可谓是身心俱疲。苏瑾玥还算好的,只是眼眶泛红,好些人眼睛都哭肿了,嗓子也哑得厉害,连话都说不出来了! 萧子墨眼看着苏瑾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,别提多心疼了。 “做做样子就行了,何苦为难自己。”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,萧子墨拥着困极了的苏瑾玥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