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59节 (第1/2页)
圆圆没话说。 林文珺还给圆圆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。 “妈妈那时候是青工,一开始三十块工资,再加十二块夜班费。”工资夏秀珍全拿走,林文珺手里只有那十二块钱夜班费。 圆圆倒抽一口气,只有十二块!她一个礼拜零花钱! 江宁也在一边听,这故事她小时候就听过,也给妹妹补充一下背景资料:“那是八十年代初,二十年前。” “我还记得妈妈骑着自行车,带着我去菜场买便宜的菜呢。” 圆圆没听过,也没想过。 她从长大开始,家里就住三层楼的大房子,打开柜子就有吃的,打开冰箱就有喝的,她从来不知道苦日子是什么,也从来没见过爸爸妈妈为钱发愁。 原来是这样。 林文珺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什么大的要求,什么希望女儿去干事业,成名成家。她从没有过,她就想孩子长大了,能好好生活。 江宁可以不要那么忙,有工作上的成就,也能享受闲暇时光。 至于圆圆呢,找到她自己想干的事,有目标的认真生活。 看到圆圆终于懂了一点,她搂着女儿亲她一口:“一个月没零花钱,难过吗?” 圆圆本来想装乖,但姐姐和妈妈的眼睛雪亮,她没办法装,只好承认:“没零花钱真的太惨了。” 真实体验让圆圆写出了高分作文,还贴到学校的小板报上了。 至于画画参展那事儿,圆圆也去找老师承认,是姐姐替她画的,她自己也出了力,但只画了地球。 李老师忍着笑表扬:“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。” 其实这种画,家长帮着画的太多了,老师们都心知肚明,交上来一看就不是儿童画的水平,但她没戳穿这些,只对圆圆说:“以后要自己完成作业好吗?” 圆圆坦白了最后一件亏心事,就把烦恼抛到脑后,重新变回无忧无虑的三年级小学生还没几天,就六月了,要期末考试了。 江宁开始实施她和玲玲的计划,她问妈妈:“妈妈,我跟玲玲姐姐想暑假的时候去南京玩几天行吗?” 林文珺想了想,去年就没答应江宁去毕业旅行,那会儿她才刚初中毕业,又要去陕甘这么远的地方,还是自由行。 林文珺就没答应。 这次是和玲玲 ,又是去南京,离得比较近。 “行啊,你们好好玩几天。” 果然不出所她所料,妈妈答应了,江宁刚要高兴,妈妈又说:“我送你们去。” 江宁变了脸色:“啊?你送我们啊?” 那玲玲姐姐要怎么偷偷去见大姑呢? 她马上打电话给玲玲报告新情况,甘玲想了会儿说:“要不然,到时候我装病?让你们出去玩,等你们走了,我再出去。” “要不然,我告诉我妈吧。”江宁觉得妈妈能理解的。 甘玲想了想,告诉江宁:“我妈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在本地读大学。”妈妈好像连想都没想过,她会想考外地的大学。 脑子里的思维是理所当然的,女儿会留在本地读大学,以后像现在这样,每周回来两天。 “苦一苦就好了,以后进了大学,管的肯定不像高中那么严,你还能回来洗澡,妈妈给你做好吃的。” 甘玲没有告诉妈妈,但如果是舅妈,那可以。 圆圆站在门口,她不是故意偷听姐姐电话的,是来传话的,妈妈让姐姐下楼看电影。她以为捉到了姐姐的小辫子,嘿嘿笑:“姐姐,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妈妈呀?” 江宁看妹妹一眼,得到了甘玲的首肯,她挂了电话下楼问妈妈:“玲玲姐姐想去大姑的大学逛逛……她想考上大姑的学校。” 林文珺先有点吃惊,然后笑了:“那是好事啊!” 江惠娅到底是有血缘的亲戚,平时也不用多麻烦她,孩子有什么大事的时候,她能照应一下就挺好的。 “她怎么不早说,还瞒来瞒去的。” “她怕她爸妈不同意,妈,你说三姑姑三姑父子会不会偷改的她志愿啊?”江宁在新闻上看过那种,替儿女改志愿的父母,报纸新闻还有报道的呢。 “……这总……”林文珺想说不会吧,可按甘跃进和江惠锦那两人的脾气,还真是不一定。 甘玲考高中的时候,甘跃进不就说过嘛,“女孩子考得好有什么用。” 这事儿上辈子是没有过,因为上辈子玲玲学习成绩没这么好,就在本地读了个三流大学,现在她能考好学校了,还是得防着点儿。 林文珺电影也不看了,这事虽然还有一年,她还是早早就打电话给江惠洁。 顺便问一下,那房子分得怎么样了。 江惠洁也是一样的反应:“这总不会吧。”哪个家长不盼着孩子有出息呢? 但她说完,心里也“咯噔”了一下,按三姐那个脾气,知道玲玲想考到外地去,那还真的不一定。 “我知道了,我跟俊峰说一声。”周俊峰有老同学在甘玲就读的高中里当老师。 “嫂子,房子的事儿发差不多谈妥了。” 按法律分,江连清先走的,他的遗产分给老婆和子女,包括继子女,等老太婆也死了,她那份也一样。 江惠娟出头露脸,跟赵瑛两个人,就此算是撕破脸皮了。 “你是不